咨询热线:0635-6210399
行业政策\ News & policy
从 J 公司案例看政府采购中企业划型的多面困境与应对之策
发布时间:2025-01-10
在政府采购的复杂生态中,企业划型的准确性犹如基石,支撑着公平竞争的秩序。J 公司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企业划型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重重困境,也为各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


2018 年,J 公司凭借国家统计局报表中显示的 18 名从业人员,从 B 区发改局获得小型企业证明,并以此参与政府采购。然而,Z 公司对此提出异议,将 B 区发改局诉至一审法院。一审法院依据《划型标准》中以统计部门数据为依据的规定,驳回 Z 公司诉求。但二审法院发现 J 公司实际缴纳保险人数与统计数据严重不符,判定 B 区发改局证明证据不足,撤销一审判决与证明。省高院再审时又指出,B 区发改局未查明 J 公司行业类别就适用相关条款,认定事实不清,虽二审结果正确,但在适用法律上存在不当。


这场三级法院的不同裁判背后,是两个核心争议点。数据准确性方面,统计部门数据与其他部门数据不一致时的抉择困难重重。部分供应商利用统计口径差异,提供不同数据,若单纯以统计部门数据为准,可能存在漏洞。查明事实后由统计部门确认准确数据,更符合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原则。行业划型上,J 公司从事的保安服务在《划型标准》中无明确归属,导致三种不同看法。B 区发改局和二审法院在未准确认定行业的情况下作出判断,反映出该领域的实践困境,直到新管理办法出台才有所改善。


对于政府采购中的各方主体,这一案例带来诸多启示。采购人及采购代理机构在采购前期,要依据《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》和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》,精准确定采购标的所属行业,并清晰地在采购文件中呈现,减少供应商填报时的困惑与争议。供应商应秉持诚信原则,如实申报数据与行业,不可抱有侥幸心理。一旦发现提供虚假信息,不仅会失去中标资格,还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。统计部门需要强化对企业划型数据的审核工作,对存在疑问的数据进行实地核实,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在出具证明材料时,务必全面审查企业信息,确保事实清楚、法律适用正确。财政部门在处理涉及中小企业证明材料的投诉与质疑时,要严谨核实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行业认定的合理性,通过公正的裁决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的健康秩序。只有各方共同努力,才能在政府采购中确保企业划型的准确性,推动政府采购活动在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轨道上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