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高校采购流程中,传统的人工审核环节暴露出诸多弊端,严重制约着采购效率与质量。面对海量且繁杂的采购需求,从高端科研仪器到日常办公用品,审核人员需逐条细致检查,这无疑是一项耗时巨大的工程。尤其当涉及专业性强的设备采购时,审核人员往往需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技术参数、对比不同品牌型号,以确保采购需求合理合规,这极大拖延了整个采购进程,使科研项目进度受阻,教学设备更新延迟。
人工审核还存在容易遗漏关键信息的问题。当面对篇幅冗长、内容复杂的需求文档时,审核人员即便全神贯注,也难以保证面面俱到。一些关键的验收标准、售后服务要求等条款,可能在审核过程中被忽略,这为后续合同履行埋下纠纷隐患,一旦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或服务不符合实际需求,高校将面临繁琐的变更和索赔流程,增加额外的时间与经济成本。
此外,不同审核人员的专业背景、经验水平参差不齐,导致审核标准难以统一。有的审核人员对技术规范要求严格,而有的则相对宽松,这使得供应商难以把握高校的实际需求,也破坏了采购过程的公平性与透明度,甚至为不正之风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在当前高校采购规模持续攀升、需求愈发复杂多变的形势下,传统人工审核方式已难以为继,急需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实现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