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0635-6210399
行业政策\ News & policy
基于案例剖析检验检测分包报告要求的合理性
发布时间:2025-03-03
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复杂流程中,检测报告的设置宛如敏感神经,牵一发而动全身,极易引发争议的波澜。以某家具采购项目为例,中标结果公告甫出,质疑声便随之而来。众多家具公司在产品检验检测环节普遍存在分包现象,某供应商据此提出,投标文件若未提供检测分包协议与分包方检测数据,不应得分。评审委员会复议时却发现,涉及分包的检测报告依照《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》,清晰注明了分包项目及承担机构,且采购文件未强制要求提供额外材料,遂判定质疑不成立。
此案例凸显出采购文件对检测报告设置的关键意义。其合理性、细致程度,如同天平两端的砝码,左右着政府采购项目的走向与供应商权益的平衡。采购人基于项目需求,在采购文件中对检测报告分包检测项提出要求,本是保障项目质量的必要之举。但如何科学、合理且合规地设定这些要求,成为摆在面前的棘手难题。
从法规层面看,《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》第十条明确规定,分包检测需满足特定条件。分包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认定等条件,如 CMA 或 CNAS 资质,且拥有实际承担业务的能力,涵盖专业检测人员、标准检测设备与可靠检测流程。在检测报告中,更要清晰 “注明” 分包项目及承担机构,让关键信息一目了然。以家具项目为例,若涉及金属表面耐腐蚀等专业检测项目分包,检测报告必须精准标注分包项目与承担机构名称、资质编号、报告编号等,确保报告完整合规。
然而,招标文件是否应额外要求提供分包协议及分包检测数据,需审慎权衡。法规虽未强制要求,但从项目把控需求出发,对于公共安全、质量要求极高的项目,如医疗器械采购,采购人可要求供应商提供分包协议,明确各方责任与检测细节,同时提供分包检测数据,保障产品指标有效验证。不过,在设置要求时,务必在保障质量、符合法规与操作便利性间寻得平衡,避免过度增加供应商负担,确保采购活动公平、公正、顺利开展。
政府采购项目中,采购文件对检测报告分包检测项要求的设置,需精准考量项目特点与需求。医疗设备等关乎安全的项目,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提供分包协议与检测数据,以核实检测准确性;而办公用品等项目,则可简化要求,仅需按法规在报告中注明分包信息即可。合理设置检测报告分包要求,是保障政府采购项目顺利推进、提升采购质量的关键,各方需高度重视,精准把握细节,促进采购活动高效、公平、公正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