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严肃财经纪律,筑牢思想防线
财政部门需以身作则,以史为鉴,从百年财政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,提升政治 “三力”,增强法治观念与纪律意识,将 “两个维护” 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,牢记 “国之大者”。坚持底线思维,守土有责,不断强化执守财经纪律能力,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完善制度,消除漏洞。坚持预算法定,及时校准偏差。严格财经纪律,营造严肃氛围。
二、规范权力运行,健全制度保障
制度建设是财政工作基石,基层财政部门应强化风险管控。按照分事行权等要求,完善内控制度体系,加强廉政风险防控,梳理风险点,完善业务流程,实现决策、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制约。强化权力运行监督,堵塞漏洞。
三、强化财政监督,确保监管成效
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保证。强化财政监督,覆盖所有财政资金,发挥各类效应,构建全流程监管机制。转变监管方式,整合力量,建立联动机制。创新方法,突出重点,提升能力。强化信息共享,运用新技术实时监控。提升干部队伍能力,强化约束,提升制度执行力。惩处违纪行为,曝光典型案例,净化财经秩序,营造良好营商环境。
“三大对策” 概括如下:
- 思想上 “立威”:严肃财经纪律,加强政治建设与纪律意识,筑牢思想防线。
- 环节上 “立制”:规范权力运行,健全制度体系,强化风险管控与监督制约。
- 监管上 “立效”:强化财政监督,转变监管方式,创新方法,提升执行力,惩处违纪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