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:0635-6210399
行业政策\ News & policy
革新政府采购项目经费管理,开启效能提升新征程
发布时间:2024-12-30
政府采购项目经费管理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关键一环,其改革进程备受瞩目。当下,应紧密围绕严格经费管理、提升使用效益两大核心目标,与零基预算制度协同共进,向着 “论证科学、管理规范、全程监管” 的理想彼岸奋勇前行。


一、筑牢需求管理根基,夯实采购基础
全面贯彻《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》,采购人责无旁贷。需建立一套完备的采购需求管理制度,将工作要求与执行标准细化至每一个环节,厘清岗位权限与职责边界,搭建严谨的采购需求审查机制。采购人既拥有自主开展采购需求调查、敲定需求、编制实施计划的权力,也可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代劳。但委托绝非甩手不管,签订详细委托协议,提前做好费用预算安排,对采购需求及实施计划的最终确认始终牢牢掌握在采购人手中。主管预算单位要发挥引领作用,督促、指导、监督所属单位的需求管理工作,确保整个采购体系需求管理的一致性与高质量。


在推进需求管理实践时,稳扎稳打是关键。强化对采购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控,将成本意识与风险防控思维融入每一步骤。从前期需求的精准锚定、采购文件的精心编制,到采购活动的有序实施、合同的顺利签订与严格履约,再到后期的绩效精准评价,全程布控风险,让每一分资金都花得其所。同时,追求采购效能最大化,确保采购文件如实反映采购标的品质与技术要求,避免因文件瑕疵引发不必要的质疑与投诉,保障采购流程快速、平稳推进。再者,秉持公平竞争理念,降低供应商参与门槛,削减交易成本,让市场主体在公平的舞台上一展身手,提升政府采购的公信力与透明度。


二、强化独立核算保障,规范资金流向
完善会计核算制度是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独立核算的第一步。会计部门要对现有会计科目进行优化调整,在经费科目下为每个具体项目开辟独立核算空间,依据预算指标精准贷记,对项目经费开支如实借记,决算环节同样精确到各个预算项目,为项目经费的精准分析与管控提供有力数据支撑。


规范预算编报程序同等重要。在维持性经费标准化供应的大框架下,遵循分级负责原则,各级项目由对应层级负责到底。上报的项目经费需求必须经过严格论证,组织专业评估并签署意见后逐级上报,杜绝随意编报,确保项目经费需求的科学性、准确性与严肃性。


三、精耕绩效评价沃土,赋能管理升级
精准实施政府采购项目绩效评价,是推动经费管理迈向更高水平的有力杠杆。基于清晰的项目权责划分,明确经费决策机构、承办机构和财务部门在绩效评价中的各自职责,逐步构建起完备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。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,细化量化绩效评价标准,规范第三方参与评价的规则与流程。


搭建 “部门职责 — 工作任务 — 项目目标” 的绩效目标体系,配套 “全面自评、部分复核、重点评价” 的评价机制,以及 “调整、整改、报告、公开、问责” 的综合应用模式,形成环环相扣的绩效评价闭环。对于重大项目,适时设立稽查办公室,专职负责经费绩效评价,确保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效益。借助数字财政建设东风,大力推进政府采购项目绩效管理数字化,让项目经费管理搭乘智能化快车,实现质的飞跃。